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
|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
|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权利法案》颁布时 |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
| C.十月革命成功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
|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