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咨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徐向前《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1979年1月1日)
材料二  (这项方针)的特定涵义:第一,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到各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第三,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有宪法和法律保证。——人教版历史必修l教参
材料三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双方在交流中产生了许多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1990年11月,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与大陆联系、协商。为了便于与海基会联系、商谈,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民间团体性质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岳麓版高中必修1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停止炮击金门的声明发表的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什么重要文件?其提出的统一祖国的方针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这项方针”是指什么?该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解决了什么问题? (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会达成的重要共识的内容。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惟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
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有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
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们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
(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素,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规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到:“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材料一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由此发生了怎样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有何新发展?为此李大钊所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大众殷富,巨于长安。”《索隐》注曰:“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众而且富也。”
材料二据《清代刑部钞档》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斯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自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德国成立的山东矿务公司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著名煤矿之一。无论机械化程度,还是资金规模与煤产量,都在全国各煤矿中占主导地位。由于淄川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和煤层都很好,德国矿务决定重点开发淄川煤矿。为了加快煤炭外运,淄川煤矿还修筑了通往淄川车站的铁路支钱,使煤炭可以经铁路直接运往青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汉时期淄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淄博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四反映的淄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4)概括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简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孕育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带动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回答相关问题: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的经营方式有哪几种?
(4)北宋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你认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