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 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
② 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                    ,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            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             进行处理。
II.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请结合图解回答:

(1)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相关基因),III-4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且IV-1和IV-2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35,推测IV-1、IV-2的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概率。IV-1; IV-2
(2)若某地区该遗传病的患病概率是1/10000,则IV-2与该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女子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某些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密闭装置对生长状态一致的玉米植株进行分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课题涉及到的无关变量有等(至少列举2个)。
(2)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净光合作用量最大的是第组,原因是:
(3)若将密闭装置放在黑暗中进行同样实验,发现12 h后CO2的相对量均超过5.0,原因是
(4)玉米植株处于20℃的黑暗环境中12h后CO2的相对量是5.4,则第二组装置中植株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相对量为

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下表是两只亲本果蝇交配后,F1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基因B与b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 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属于
(2)右下图甲、乙表示基因B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甲、乙两图中能表示基因B表达过程的是
若B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
(3)己知果蝇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为
(4)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以上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至少受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而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那么(白色/朱红色/棕色)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③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 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I.如果测交后代,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II.如果测交后代,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III.如果测交后代,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左图是菰的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取菰的叶片在适宜光照、不同温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得出了菰叶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见右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左图中,乙为;甲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若用红光照射,则吸收红光的色素主要是。若突然中断光照,短时间内C3化合物将变
(2)在测定温度对菰叶片光合作用实验中,光照强度属于变量。由右图可知:适宜光照下,30℃是菰叶片净光合作用的;温度为时,菰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3)测定菰叶片呼吸速率除需要进行处理外,其他条件相同。从0℃-25℃,菰叶片呼吸速率增强,其原因是
(4)用CO2消耗表示光合速率,35℃时菰叶片的总光合速率约为________μmol/m-2.s-1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