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
|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
|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
| B.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
| B.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 C.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
| D.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是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