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
| A.“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
|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
|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相互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
| A.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
| B.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
|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
| D.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
唐朝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该书法家是()
| A.怀素 | B.苏轼 | C.文征明 | D.颜真卿 |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A.都城不在洛阳 | B.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
| C.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
有学者认为,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兼有“肥瘦相合,骨力相称”“自然”“意境”“风骨”等特点,这反映出()
| A.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的趋势 |
| B.魏晋士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 |
| C.动荡时期文人们追求精神寄托 |
| D.书法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 |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 1266年 |
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
| 1277年 |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
| 1279年 |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
| 1281年 |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
| 1582年 |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显著特点是()
A.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B. 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D.重视实践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