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型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⑴实验中观察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性,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选填:“酸”、“碱”或“中”)性。
⑵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即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和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⑶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的红色      
⑷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⑶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取55克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克水,刚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SO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7分) 据报道,一辆载满20t电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某化学小组对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②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
可燃性气体可能是:①氢气②氧气③乙炔
白色固体可能是:①氧化钙②氢氧化钙③碳酸钙
(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
(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学完酸碱盐知识后,小美对妈妈焙制糕点用的小苏打很感兴趣,她把小苏打带到实验室与小刚一起进行探究。
(1)小美取少量小苏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的水溶液显性;
(2)小刚在烧杯内放入少量小苏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立即有产生,说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以用小苏打治疗
(3)小美想:糕点非常松软,是不是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了CO2气体呢?于是她用下图装置对小苏打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的确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仍有白色固体,她猜测剩余固体可能是: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小刚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理由是。小刚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他判断该固体为NaOH,小美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4)小美和小刚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Na2CO3

通过实验证明小苏打受热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本次探究学习,小美对小苏打的性质有了全面的认识,她给妈妈提出保存小苏打的建议有:(答出一点即可)。

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 + 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
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
将下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
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
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
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反应结束,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10%红墨水溶液
同一规格除味剂
溶液褪色的时间

10mL
5g
10min

10mL
10g
5min

⑸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