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 |
实验目的 |
试剂 |
预期的实验结果 |
| A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健那绿吡罗红 |
健那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
| B |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
醋酸洋红 |
脂肪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
| C |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
双缩脲试剂 |
葡萄糖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红色沉淀 |
| D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龙胆紫 |
染色体被染成紫色 |
下图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横坐标表示pH值,将肠淀粉酶(最适pH约为8)溶液的pH值由1.8调至12,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 ]
(改编题)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
|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
|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
|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
②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③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④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 A.② | B.③ | C.①③ | D.②④ |
人体中某一过程如下图所示:如果温度增加到45℃,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 ]
| 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 |
| 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
| C.氨基酸缩合速度加快 |
| D.氨基酸缩合速度减慢或不能发生缩合 |
下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