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为此,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其中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高 |
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
C.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