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强大潮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 B.民主科学思想 |
C.无政府主义 | D.马克思主义思想 |
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 | 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 | 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
“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
C.“格物致知” | D.“心外无物” |
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 | B.君舟民水 | C.仁政爱民 | D.人性本善 |
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危险也总是存在。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以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
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
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 | 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右图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