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身体某部位毛细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1)如果A和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那么B所代表的结构是。
(2)B处的血管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对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有利。
(3)血管中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器官)。
(4)你可能患过感冒,也可能为此打过“吊针”。当注射液从你前臂的血管注入并进入肺时,药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选择相关序号按顺序填空)。
①肺静脉 ②肺动脉 ③上腔静脉 ④下腔静脉 ⑤右心房 ⑥左心房 ⑦右心室⑧左心室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
A组 |
B组 |
|
注射溶液类别 |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血红蛋白含量 |
初始测量 |
60 |
61 |
第一次(g/L) |
53 |
50 |
|
第二次(g/L) |
47 |
40 |
|
第三次(g/L) |
35 |
29 |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__________与氧结合。
A.肺泡 B.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肺泡外毛细血管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很多学校于2010年春季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和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2)同学们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身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凝血作用。
阅读下面《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某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 ) →( )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者。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
和。非生物部分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