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A和图B表示果蝇甲和果蝇乙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请据图回答:

①图A中的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___        _(等位/非等位)基因。
②与图A相比,图B发生了变异,此变异属于        
(2)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下表)

①由上表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        染色体的数目。
②探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过程中,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全部红眼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雄果蝇全部是白眼,雌果蝇全部是红眼
但他的学生蒂更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子代有少数例外:每2000—3000只雌果蝇中出现一只白眼可育果蝇,同时每2000~ 3000只雄果蝇中也会出现一只红眼不育果蝇。从性染色体异常角度分析,很可能的原因是亲本____(白眼雌/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导致的。据此分析,杂交子代中的白眼珂育雌果蝇和红眼不育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控制红白眼色基因分别用B、b表示)        
(3)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片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但此缺失发生在雄性的X染色体上,也会致死。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
①现有正常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应为_        ___。因此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        造成的。
②根据上述假设推断,此白眼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会出现            现象。可用___        方法直接证实。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矮牵牛花色丰富,易于栽培,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花卉之一。科研人员尝试通过增加更多控制色素形成的基因(CHS基因)使红花矮牵牛花瓣颜色加深。
(1)科研人员首先从红花矮牵牛的细胞中提取mRNA,经反转录获得CHS基因。然后将CHS基因与结合,通过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叶片中。将筛选出的成功导入CHS基因的叶片利用技术培育获得转基因的矮牵牛植株。
(2)与预期结果相反,许多转基因植株的花色为白色。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从白花转基因植株和
植株的细胞中分别提取总RNA,然后以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发现转基因植株中CHS基因的RNA量减少。由此推测,生物体外源CHS基因的转入并未增加CHS基因的表达,甚至连细胞的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从而使花色为白色。
(3)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可能由于酶未能识别基因首端的
部位,从而不能进行转录。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某种原因细胞内转录出了部分与mRNA序列互补的反义RNA,反义RNA与mRNA形成了,从而降低了游离mRNA的含量。
(4)科研人员发现自然界中存在一种CHS基因表达受抑制的矮牵牛品种。它的表现型与上述转基因植物相似,研究发现它的细胞中CHS基因转录正常,结合此现象推测,上述对转基因矮牵牛开白花的两种解释中第种成立的可能性更大。

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
(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物种丰富度(种)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A群落
21.5
35.5
19.5
B群落
22.5
23.8
16.25
C群落
22
31.5
13.5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
(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

从植物中提取的苦皮藤素Ⅳ和苦皮藤素Ⅴ具有很好的灭虫作用。它们均对昆虫的突触有影响,能抑制并阻断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
(1)正常情况下,兴奋沿着昆虫体内的神经传导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以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肌肉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苦皮藤素Ⅳ增大了细胞膜的膜电位,使细胞更不易兴奋,导致肌肉,进而起到杀灭昆虫的作用。
(2)研究人员将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标本分别置于图中所示A~F组不同溶液中,电刺激神经并在肌肉细胞处测定电位变化。记录数据并整理如下图。

①上述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为保证神经细胞能维持正常电位变化,实验所用的生理溶液中至少应加入、K+、Ca2+、Cl-等无机盐离子。
②从图中总体趋势看,不同条件处理下各组的EJPs幅值变化率均比对照组。图中结果显示,单用苦皮藤素Ⅳ时在分钟阻断EJPs,而在苦皮藤素Ⅳ:Ⅴ=时与单用苦皮藤素Ⅳ阻断作用相似,但当苦皮藤素Ⅴ比例(填“高”或“低”)时,EJPs阻断时间明显延长,说明此时苦皮藤素Ⅴ使苦皮藤素Ⅳ的作用效果

(7分)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杂交一:弯翅有眼 × 直翅无眼→直翅有眼
杂交二:杂交一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
(1)杂交二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为
(2)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其亲本中
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换。若符合上述解释,理论上则还可能出现另一种表现型为的子代。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将该雌蝇与表现型为雄蝇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分别是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由此说明该雌蝇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分裂而产生基因组成为的配子,由该配子受精后形成意外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

Cu2+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Cu2+又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科研人员以白蜡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Cu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将CuSO4·5H2O水溶液加入基质中,制成不同Cu2+质量分数的“污染土壤”,另设
作为对照。选择健康且生长基本一致的植株,分别进行培养。
(2)培养几个月后,摘取植株顶部刚成熟的叶片,用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同时每月定时测定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取平均值。
(3)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在Cu2+质量分数为2.5×10-4时,与对照组相比,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增加,从而使植物吸收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随着Cu2+质量分数的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重金属铜会引起叶绿体内相关的活性改变,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片中的叶绿素a/b值逐渐,表明重金属Cu2+对叶片中的影响高于对的影响。
②与Cu2+质量分数为2.5×10-4相比,Cu2+质量分数为5.0×10-4时,净光合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而下降,表明此时,成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其下降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Cu2+质量分数继续增大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而,表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