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这说明()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
|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
| C.哲学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
| D.哲学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所依也”;柏拉图认为“事物是理念的影子”。这两种观点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D.不变论和诡辩论的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