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探究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将胚芽鞘尖端去除一段时间后,将三个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角度α。已知生长素浓度N1>N2>N3,N2的浓度接近顶芽的浓度,三个浓度(低、中、高)之间相差较大。则三浓度所致角度
α的情况最可能是 ( )
A.α1>α2>α3 | B.α1<α2<α3 |
C.α1>α2,α2<α3 | D.α1>α2,α2=α3 |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
D.适当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D.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曲线乙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曲线,则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后 |
C.若该图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增长速率最大 |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药物“达菲”通过抑制该病毒中神经氨酸酶(NA)的作用,使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A.NA能够破坏细胞膜
B.H1N1病毒能够在宿主细胞外自行增殖
C.NA是由宿主细胞的DNA控制合成的
D.NA的合成包括有转录、翻译的过程
关于图示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图示生理过程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
B.mRNA上的密码子在tRNA上不一定都能找到对应的反密码子 |
C.需要氨基酸和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参与 |
D.所需能量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共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