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下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B.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 |
C.第6~8年兔种群数量上升趋势和第2~4相同 |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
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入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 | B.小脑和脊髓 |
C.小脑和脑干 | D.只有脊髓 |
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细胞E能产生反应 |
C.刺激皮肤细胞A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
D.兴奋从B传到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
某反射弧模式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没有Na+、K+进出 |
B.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个突触 |
C.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 |
D.a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后肌肉收缩越强 |
下图为结构和功能均正常的神经—肌肉标本,a、b表示神经纤维,1、2、3、4表示接在神经细胞膜外侧的微电极,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正电荷移动方向一致。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传入和传出神经 |
B.刺激图中所示部位,表1指针向右偏转 |
C.若腓肠肌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了肌纤维内部 |
D.若图中刺激强度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则表1、2均不偏转 |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 |
B.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 |
D.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