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探究小组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终极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
A |
B |
C |
D |
E |
小球的半径(×10-3m) |
0.5 |
0.5 |
1.5 |
2 |
2.5 |
小球的质量(×10-6kg) |
2 |
5 |
45 |
40 |
100 |
小球的终极速度(m/s) |
16 |
40 |
40 |
20 |
32 |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他们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小球下落达终极速度时,小球受力处于平衡状态
B.比较A、B可得:当小球半径相同时,终极速度与小球质量成正比
C.比较B、C可得:当小球运动达终极速度时,所受阻力与小球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D.比较C、E可得:小球质量越大,所受阻力越小
如图所示,将轻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一端与轨道的A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正好在轨道的B端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上,桌边悬一重锤.利用该装置可以找出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1)为完成实验,还需下列那些器材?答:.
A.秒表 | B.刻度尺 | C.白纸 | D.复写纸 E.小球 F.游标卡尺 |
(2)如果在实验中,得到弹簧压缩量x和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s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则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x/cm |
2.00 |
3.00 |
4.00 |
5.00 |
s/cm |
10.20 |
15.14 |
20.10 |
25.30 |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F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两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速度 |
vB |
vC |
vD |
vE |
vF |
数值(m/s) |
0.479 |
0.560xx§k.Co![]() |
0.640 |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由所画速度—时间图像求出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____m/s2。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__________。当电源的
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___s打一个点。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电压为________V。
要测定个人的反应速度,按图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 cm的直尺,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落下,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A |
25 |
24 |
26 |
B |
28 |
24 |
21 |
C |
24 |
22 |
20 |
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cm)。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________ s.(g="10" m/s2)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8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为0~5的六个记数点,相邻的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其零刻度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d1、d3、d5,请将测量值填入下面的表格中.算得小车通过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是m/s2.
距离 |
d1 |
d3 |
d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