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 则 ( )
A.F1=![]() |
B.F2="G" tan![]() |
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与F2的合力变大 |
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减小,F2增大 |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在a处的加速度比b处的加速度小 |
B.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要大 |
C.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要大 |
D.α粒子在b处的动能最大,电势能最小 |
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 |
B.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
C.需要用秒表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
D.需要用圆规确定小球落地的平均位置,并用刻度尺测量落地水平距离 |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球的速度是6m/s,B球的速度是—2m/s,不久A、B两球发生了对心碰撞。对于该碰撞之后的A、B两球的速度可能值,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很多种猜测,下面的哪一种猜测结果一定无法实现的是
A.υAˊ=" —2" m/s,υBˊ=" 6" m/s B.υAˊ=" 2" m/s,υBˊ=" 2" m/s
C.υAˊ=" l" m/s,υBˊ=" 3" m/sD.υAˊ= —3m/s,υBˊ=" 7" m/s
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40.8eV | B.43.2eV | C.51.0eV | D.54.6eV |
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 B.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
C.延长光照时间 | D.增大光的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