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27~28题。

A、B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   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
C.A、B都是高气压          D.A、B都是低气压
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5~6题。

5.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6.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怎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晚唐诗人胡玢在《庐山桑洛洲》中写道:“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侵蚀作用
B.“新住处”位于河流右岸,“古岸”位于河流左岸
C.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
D.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夷平面又称均夷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各种外力作用下对地面进行剥蚀与堆积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似平坦地面。以下地段形成夷平面最慢的是
A.河口三角洲 B.上游河谷 C.下游河床 D.中游冲积平原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在图中,a、b分别在两条日期分界线上,OMP为晨昏线,M为弧OP的中点,又是该线纬度最高点,O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完成下题。

若图示区域内180°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12点日出,则M点

A.12点日落 B.0点日出
C.将向高纬移动 D.将向南移动

若b点最大太阳高度为H,最小太阳高度为h时,则

A.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H―h)÷2
B.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为90°―(23.5°―(H+h)÷2)
C.M点有极夜现象
D.O点的地方时约为10点钟

当P点为1:20点时,北京时间是

A.8:00 B.12:00 C.16:00 D.20:00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读图5(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完成7~8题。

7.该外力主要来自
A.冰川
B.波浪
C.流水
D.风力
8.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