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五大 |
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A.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 B.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
C.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 D.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右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这一事件
说明中国政府
A.重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
C.为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奠定基础 |
D.对“三农”问题特别关心 |
分析下图,并判断下面四项的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1952 1958 19601966 1970 1987
A.1958年左右经济迅速发展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放了生产力的结果 |
B.资产阶级右派的破坏造成了1960年经济最困难局面 |
C.1970年左右的经济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D.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改革开放,8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