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成分 |
NaNO3 |
K2HPO4 |
KCl |
FeSO4 |
(CH2O) |
MgSO4·7H2O |
H2O |
青霉素 |
含量 |
3g |
1g |
0.5g |
0.01g |
20g |
0.5g |
1000 mL |
0.1万单位 |
A.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属于通用培养基
B.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按用途属于选择培养基
C.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D.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
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
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
下列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A.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
B.细胞膜和细胞壁 |
C.核糖体和染色体 |
D.拟核和细胞核 |
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性别相同)。被调换的孩子是
A.1和4 B.2和6
C.1和5 D.2和4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