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美“牵手”,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图)。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
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对接任务完成后,神舟八号飞船返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以西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远距离导引段,神舟八号应在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某处 |
B.在远距离导引段,神舟八号应在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前下方某处 |
C.在组合体飞行段,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小于7.9km/s |
D.分离后,天宫一号变轨升高至飞行轨道运行时,其动能比在交会对接轨道时大 |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为氢原子跃迁时可能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氢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
代表入射角,则
A.当![]() |
B.无论入射角![]() ![]() ![]() |
C.当入射角![]() ![]() |
D.当入射角![]() |
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匀速下滑, 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 |
B.不为零,方向向右 |
C.不为零,方向向左 |
D.不为零,![]() ![]() |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 |
B.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C.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如图所示,L1、L2是高压输电线,图中两电表示数分别是220V和10A,已知图甲中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0:1,图乙中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则
A.图甲中的电表是电压表,输电电压为22000V |
B.图甲是电流互感器,输电电流是100A |
C.图乙中的电表是电压表,输电电压为22000V |
D.图乙是电流互感器,输电电流是10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