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V 2W”的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关系曲线.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A.电压表V1(0~3V,内阻3kΩ) B.电压表V2(0~15V,内 阻15kΩ)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1Ω) D.定值电阻R1=3kΩ
E.定值电阻R2=15kΩ F.滑动变阻器R(10Ω,2A)
G.学生电源(直流6V,内阻不计)
H.开关、导线若干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 ,定值电阻应选用 (均用序号字母填写);
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请在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利用上述实验电路图测出的电压表读数UV与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U的定量关系是 ,下图的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为测定某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以及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ρ,设计了如右图(a)所示的电路.ab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R0是阻值为2Ω的保护电阻,滑动片P与电阻丝接触始终良好.
⑴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下图(b)所示,其示数为d=mm.
⑵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P的位置,记录aP长度x和对应的电压U、电流I等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c)上描点连线作U~I关系图线,根据该图象,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Ω.
②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x关系图象如下图(d)所示,利用该图象可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Ω·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图(d)中~x关系图线纵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阻值约为6Ω),除被测电阻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
A.学生电源(直流稳压3V) |
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为0. 125Ω) |
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3kΩ) |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
E.开关、导线等
①请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右图所示的方框中画出合理的实验电路图.
②这种连接方法属于电流表(选填“内接”或“外接”);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电阻值偏(选填“大”或“小”)
将红表笔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黑表笔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用该表测直流电压、测电阻器电阻或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电压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出多用电表;测电阻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
B.测电压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测电阻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出多用电表 |
C.选择欧姆档“×10”档并调零后,将两表笔与待测电阻相连,发现电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则应换用“×1”档,调零后再测 |
D.选择欧姆档的适当档位并调零后,将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可以测得二极管的反向电阻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
(1)打点计时器应该与(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连接;在闭合电键前,将小车放置在一端; (选填“靠近滑轮”或“靠近打点计时器”).
(2)在探究过程中,该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并在纸带上连续取几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6.0mm、22.0mm、28.0mm.已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 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平均加速度为m/s2.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