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句话针对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 B.雅典民主政治的时效短暂 |
C.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 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
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是
A.《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 D.《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