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选段)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夙夜忧叹
⑵庶竭驽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⑵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选段中“大事”具体指“ , ”。(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下面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知所以亡矣。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①十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注释】①负郭常稔之田: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地。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2)咸施之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日有食岁有衣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选出和所给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不以物喜
A.以养济群族之人 | B.是以先帝简拔 | C.皆以美于徐公 | D.属于作文以记之 |
概括甲文的内容。
从甲文我们可以读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中哪些事情是其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请写出两处。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乙)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2)庶竭驽钝驽:
(3)至于斟酌损益益:
(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文中先主说“欲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指的是:、、。(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从甲文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下列对句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
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根据(甲)语段内容对对子。
上联:下联:吕蒙勤学长才略读完(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2)缘有盐故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