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只选一把椅子》,完成小题。(共8分)
只选一把椅子
①有人曾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父亲的一句话。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②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人之一生,说长也短,不容我们有过多的选择,那些左顾右盼、渴望拥有一切的人,往往因为目标不专一,最终却一无所获。
③近两年,明星复出成为娱乐圈一大引人注目的景观。许多曾在娱乐圈里大放光芒而今已被忘却的艺人们又纷纷回到幕前“重出江湖”,让观众重温他们的风采。沉寂了十几年的梁小龙再度复出后,他坦诚相告:“年轻那会儿,觉得一辈子就这么干上了演员有点不甘心,想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潜质可以挖掘,结果失败了。我心里总还是挂念着影视发展,所以就又回来拍片了。”说到底,他的回来是在重新寻找自己的“椅子”。
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复出的明星们,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高峰,更多的则如石沉大海,难以再激起涟漪,原有的人气也削减了。因为这些明星们离开娱乐圈之后,或经商,或休息,停止了原来的努力,导致思维僵化,因此难有创新,即使复出,生命力仍不会太长。
⑤在一生中,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特别是在涉世之初或是创业之始,此时的选择尤为重要。一旦看准了方向,选定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障碍重重,为众人所不齿,同行者寥寥无几,你都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忍受孤独和寂寞,朝着一个主攻方向努力。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仰和超然气度将它走完,一直走进美好的未来。
⑥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虽然,期间他遭遇到初期的创作失败,又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投笔从商,受尽欺骗,欠下不少债务,以至于警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梦想,隐姓埋名、严肃认真地进行写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高产作家。
⑦只选一把椅子,锁定一种努力的方向,可以决定和影响我们的一生。
(选自《时文选粹》 有改动) .作者以“只选一把椅子”比喻 。
.文章开头举帕瓦罗蒂的成功秘诀有什么作用?
.分析文中明星复出的事例与巴尔扎克的事例不能对调的理由。
阅读《背影》选段。(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栅栏()蹒跚( )请为选文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1分)
选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父亲的背影的?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父亲怎样的情感?(3分)
选文中作者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3分)
选文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请在文段中用横线标出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3分)
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渴望--------失望----------平静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A、B两处任选择一处分析其作用。
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
品读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阅读《蜡烛》选段,回答问题。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跪”“吻”两个动词表达了老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倒数第二段划线句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什么作用?
作者赋予蜡烛怎样的特殊含义?
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围巾的颜色,有何特殊意味?
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阅读下面选段
花盆里的风信子
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包,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女老师手上托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中“疑惑”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分析结尾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这句话在文章中所起的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并结合自身感受,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花语是指人们根据花卉的特点及传说,来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的一种语言。请根据链接材料的内容,试着说说康乃馨的花语是什么?(20个字以内)
材料:康乃馨花色娇艳,有香味,花期长。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留下了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来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是母亲之花,宜在母亲节和母亲生日时赠送。
康乃馨的花语是:
阅读《背影》选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① 过铁道,须② 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④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为选段拟个小标题
在文中的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a、走 b、跑 c、跳 d、穿②()a、走 b、跑 c、跳 d、穿
③()a、探 b俯 c、弯 d 曲④()a、抓 b、揪 c、攀 d、握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把“蹒跚”改成“慢慢”好吗?为什么?(3分)
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