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3分)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表一:我国的能源状况
注:单位产品的平均能耗我国比发达国家高40%左右。高能耗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表二:
注:生物柴油属于可再生资源,具有清洁和安全等优点,被认为是石化能源最好的替代品。
(1)表一、表二各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材料二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碳关税。根据世界资源研究对(WRI)对各国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所含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如一些发达国家用生物柴油作航空燃油,可减少飞机75%碳排放,而我国却没做到。 “碳关税”正在形成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
(2) 结合表一、表二和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摩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经济集约型增长?
材料三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开征碳关税。碳减排权之争亊实上已经演变为发展权与主导权之争。在全球碳壁垒逐渐形成的大局下,中国低端制造和贸易结构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要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中国必须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贸易利益。
(3) 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积极应对“碳关税”冲击的依据。
材料一:中共中央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全面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作为未来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无疑要顺应这种时代的要求。
材料二:中美英文化产业GDP贡献率
我国城乡之间文化消费情况
(1)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5分
(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理由。6分
(3)请就如何解决城乡文化消费差异提出一个策略。3分
材料一:中共中央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全面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作为未来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无疑要顺应这种时代的要求。
材料二:中美英文化产业GDP贡献率
我国城乡之间文化消费情况
请运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0分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试点,每生每天3元补助标准,将有680个县市的2600万在校生受益,每年所需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财政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2)用政治常识简要分析政府应如何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
材料一: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苹果的产品被视作时尚的象征。他领导的苹果公司最早在个人PC上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iPhone系列产品,利用多点触控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它独特的物理外形和嵌入软件中的思想都使该设备成为了手机技术中的一项突破;开发的ipad产品,四个按键就能实现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
材料二:2011年8月初,苹果公司市值约3371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IT公司。苹果公司不仅是卖产品,而且也是卖文化,卖生活方式。乔布斯专门创意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一方面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乔布斯一贯强调,苹果应该开发出酷毙了、顾客看一眼就会喜欢上的产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谈谈苹果公司的成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
2011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座谈会上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中,民间交流形式不断创新,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和平、文明、开放、进步、友好的形象,而且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分享中华文化,并在中外文化碰撞中促进中外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材料二:刘延东在座谈会上指出,加强民间教育交流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外交外事方
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要突出民间特色,发挥优势,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深化中外师生交流,拓展人文交流广度和深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民间教育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