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 |
思考距离/m |
制动距离/m |
||
| 速度(m/s) |
正常 |
酒后 |
正常 |
酒后 |
| 15 |
7.5 |
15.0 |
22.5 |
30.0 |
| 20 |
10.0 |
20.0 |
36.7 |
46.7 |
| 25 |
12.5 |
25.0 |
54.2 |
x |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B.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D.表中x为66.7
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m/s,则()
| A.质点P此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
| B.P点振幅比Q点振幅小 |
| C.经过△t=4s,质点P将向右移动8m |
| D.经过△t=4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4m |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A这列波的波长为5m
B波中的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为4s
C若已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向下振动
D若已知质点b此时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轴负向传
播的
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当它的频率增加时,它的传播速度及其波长()
A速度不变,波长减小 B速度不变,波长增大
C速度减小,波长变大 D速度增大,波长不变
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其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0.5s |
| B.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m |
| C.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 |
| 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和x=4.5m。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
在下列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