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关系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6甲所示,其中P为电流传感器,V为电阻很大的电压表。实验时,先将开关S1闭合,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a,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到某位置使电容器C充电,当电路达到稳定后记录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再迅速将开关S2掷向b,使电容器放电。电流传感器P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数据传送给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可显示出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然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和电压表的示数。对于这个实验过程和由图象及数据所得出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过电流传感器P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方向相同 |
B.图乙中的第①段(充电阶段)电流曲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的电荷量 |
C.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电荷量随电容器充电结束时两极间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
D.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电荷量与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无关 |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连接有挂钩的拉杆与弹簧相连,并固定在外壳一端,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可以认为弹簧秤的总质量主要集中在外壳(重力为G)上,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两种方式固定于地面上,如图乙、丙所示,分别用恒力F0竖直向上拉弹簧秤,静止时 ( )
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 |
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 |
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 |
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 |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 )
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斜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进行打磨,如图所示.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的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匀速向上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 )
A.μ(F-mg)cos θ | B.μ(mg-F)sin θ |
C.μ(mg-F) | D.μ(F-mg) |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 ( )
A.![]() |
B.![]() |
C.![]() |
D.![]() |
右图中的两条图线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
A.两球在t=2 s时速度相同 |
B.两球在t=2 s时相距最近 |
C.两球在t=8 s时相遇 |
D.在2 s~8 s内,两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