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敬告青年》 |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挖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④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 C.④①②③ | D.②①③④ |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
|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
|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
|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
|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
|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
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