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  景
对   话
1912年,清帝退位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1917年,清帝复辟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募兵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
B.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D.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