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  景
对   话
1912年,清帝退位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1917年,清帝复辟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引自北宋苏轼所著《石炭并引》),这说明了()

A.当时的民间手工业参与市场
B.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并不平衡
C.当时冶铁的技术已摒弃木材
D.当时的煤炭已作为冶铁燃料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说:“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作者的意图旨在说明:

A.全球化进程中要保持民族特性
B.全球化利弊并存
C.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D.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化问题中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中中国人“逐渐接受西学”、要求“全盘西化”的代表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凭借作品《生死疲劳》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下列作品与莫言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右图是宗教书籍在巴黎印刷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