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全会指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 十七后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材料三: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A省省长发布了《致A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党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2)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3)有人认为,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文化兴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

2014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投资较多、效益不高、结构不优;资源开发转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农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人力资源的活力迸发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请你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为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提出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美丽蓝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城市现代化之路正在回归多元和理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建设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W镇面对文化发展滞后状况,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镇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居民远离不良嗜好。
(1)结合材料一,用所学知识,分析W镇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
材料二:城镇化建设应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混乱的地下管网建设,无异于将我们放置在定时炸弹之上。” 欧美的“共同沟”是成功的范例: 城市管网由政府统一规划, 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着眼长远,统一开挖、统一预埋管道, 建设一步到位,统一管理维护,有偿交各个部门使用;各相关单位在管网使用和管理上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互通共享,切实提升城市运行总体效能。
(2)结合材料二,分析欧美经营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政府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亿元

注:①2014年国家确定经济发展合理区间,下限是经济增速不低于7.5%左右、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上限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超过3.5%左右。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专家对201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预测,美国预计增长1.7%,欧元区平均是负增长,日本可能达到2%,俄罗斯增幅预计2%。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S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S省经济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经济增速。省委和省政府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果断抢抓机遇,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创建两个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验区内,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定,做好规划和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交给市场;打破行业垄断,放开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体制环境,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激发多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完善经济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改革财税、金融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化大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如今实验区的部分产品已远销欧美、俄罗斯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现成功转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综合实验区出台各项举措的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省委和政府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该如何扮好角色?

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的“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

材料二:在经历2013年春季雾霾天气之后,人们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各方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