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谚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 | B.察举制 | C.内阁制 | D.科举制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最能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皇帝更加注重礼仪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君臣关系日益疏远 |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变革,基本消除了古代历史上的军阀割据现象。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用文官取代武将担任地方长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A.皇位世袭 | B.统领百官 | C.皇帝独尊 | D.皇位禅让 |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夏商之时,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形成了以礼为首。这一变化凸显出西周的教育
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
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 D.以维护宗法制度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