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辫发之争”()
A.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
B.体现了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是不同类型文明冲突的表现 |
一位教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你的选择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B.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
C.洋人的朝廷 |
D.反帝反封建 |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 |
B.战争的结局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悲惨 |
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
D.中国人并没有从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
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缺,人口遽降。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调整政策,户籍管理宽松 |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
C.鸦片战争爆发,国内民众逃亡 |
D.农民起义兴起,冲击统治秩序 |
“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可见明政府()
A.管控重要商品经营 | B.保护民间对外贸易 |
C.加征民营商业赋税 | D.限制地域商帮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