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娄底8)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OH氢氧化钠烧碱 | B.CaO氢氧化钙生石灰 |
| C.Na2CO3碳酸钠纯碱 | D.NaCl氯化钠食盐 |
物质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活性炭净水B.工业制氧气C.干冰制冷D.工业炼铁
规范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蒸发结晶D.
给液体加热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药品) |
|
|
A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等量的肥皂水 |
|
B |
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闻气味 |
|
C |
除去CO 2中的CO |
通入O 2点燃 |
|
D |
除去Na 2SO 4溶液中的Na 2CO 3 |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
A.AB.BC.CD.D
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2(SO4)3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
A.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B.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C.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
D.过量的Fe粉与CuSO4溶液反应,过滤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表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
|
|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