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A.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支出是流 | B.经济发展是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基础 |
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 D.财政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 |
截止2011年6月17日,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高达1.9亿。网络视频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同时也有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浮现出来,腐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网络视频的负面影响,广大网民应该()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进行文化选择
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
④远离网络,拒绝虚幻世界的诱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8届世界大会于2010年7月在昆明召开,会议的宗旨之一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确立这一宗旨依据是()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淡化本民族文化的个性是实现不同民族文化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已有超过4千万名外国人,正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有超过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中国设立汉语水平考试也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万人次考生。海外汉语热持续升温()
A.证明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
B.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 |
C.反映了汉语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D.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在我国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的歌舞主要有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南方各省的“采茶”、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A.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
B.不同的区域,文化一定不同 |
C.丰富多彩,有区域特征 |
D.通过社会体验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