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 B.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 D.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进而抒发作者的情感。这说明( )
A.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反对宗教 |
B.宗教题材丰富且能展现人性的美 |
C.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无法彻底摆脱宗教的影响 |
D.没有宗教就没有文艺复兴 |
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
C.符合当时的国情 |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
董仲舒对儒学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