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连续几年粮食增产。在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一成绩,国家财政的大幅投入功不可没。从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后来又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而后又安排了100多亿元农资综合补贴……巨额的资金投入对粮食稳定增产发挥
了重大作用.
材料二 目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成绩喜人,但从长期看,粮食供给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每年粮食消费量占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1/5,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倍左右,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对此,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
材料三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巩固、发展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要根据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需要,统筹研究重要农产口的补贴政策。强农惠农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生产能力倾斜。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起来材料一,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对于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发挥的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因说明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必须坚持“两个倾斜”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广东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惠州市将“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等三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深圳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3分)
(2)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今年受欧债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除了极少数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中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校园里蔓延。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漫画中的“读书成本高,不如早些打工挣钱”的观点进行评析。(9分)
材料二 在谈到农村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时,小明的爷爷反映:现在的村民物质生活富裕多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连找个读书的地方都难,而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2)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三条建议并说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9分)
(3)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最后一个假期,在紧张学习之余,就如何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读点好书,请你列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8分)
根据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12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漫画的认识。(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立于1998年11月的腾讯公司,曾经举步维艰。马化腾带领他的团队四处寻求出路。“高交会”及时为企业发展解困,为“小企鹅”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公司紧盯市场,通过革新技术,让QQ登录手机等无线即时通讯设备,拓展QQ的生存空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公司市值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市值全球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形成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赢的局面。
材料二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腾讯公司是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10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