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9—21题

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A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是因为
A暖流经过                                     B.寒流经过    
C.寒暖流交汇                                 D.洋流背向流动
形成AB之间洋流的原因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上升补偿    D海水密度差异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7,回答第题。

1. 乌江流域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
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2.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题。

1.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甲地的纬度低 B.甲地的海拔低
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 D.甲地的植被覆盖率低
2.甲地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复种指数高②小麦颗粒饱满③瓜果甜度高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从乙地到甲地,沿线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极地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如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农业用地向牧业用地转变
B.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牧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河流域地区的洪涝灾害
3. 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资料:降水变率是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图4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 1083mm 、986mm、679mm、642mm。读资料和图回答题。

1.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D.相对变率c城市大于a城市
2.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读“我国沿30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后回答1-3题。

1.图中A、B、C三地对应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2.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地势②年太阳辐射量③7月均温 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3. B、C两地相比较,在图中②曲线B处出现低值的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