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序 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将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的乙烯 |
B |
往混合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的乙酸 |
C |
往碘水中加入酒精,分液 |
提取碘水中的碘 |
D |
取少量淀粉水解(水解时用硫酸作催化剂)后的溶液,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
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 |
若将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x23py1,它违背了
A.能量守恒原理 | B.泡利不相容原理 | C.能量最低原理 | D.洪特规则 |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 B.原子序数:d>c>b>a |
C.离子半径:C>D>B>A |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B>D>C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p轨道是“∞”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字形 |
B.第三能层上有3s、3p、3d、3f四个轨道 |
C.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个小黑点都是表示一个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
D.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能层、能级、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和电子自旋状态等决定的 |
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 | B.1s22s22p63s2 | C.1s22s22p63s23p63d44s2 | D.1s22s22p63s23p63d34s2 |
.基态原子的第4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3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
A.8个 | B.18个 | C.8~18个 | D.8~3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