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数日后的现象 |
甲 乙 丙 丁 |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
23℃ 23℃ 23℃ 23℃ |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
C.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生物圈 |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
B.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
C.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B细胞大部分分化为E细胞,小部分分化为M细胞 |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