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膜两侧电位均表现为外正内负 |
B.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它能通过调节作用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 |
C.参与体温调节、呼吸运动、水盐平衡调节等生理过程的神经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神经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就是机体稳态失调的表现 |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两岛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 |
B.最终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趋于相同 |
C.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D.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与甲岛变化的环境导致更多变异有关 |
图3是植物叶肉细胞内光能转化、储存和利用的部分途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场所为叶绿体内膜 |
B.②过程ATP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能 |
C.除ATP外,③过程还需【H】 |
D.④过程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均能发生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发生变化 |
C.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D.酶既可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断裂释放能量 |
B.ATP和ADP能迅速转化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D.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转移,ADP的转移方向则相反 |
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生殖隔离 | B.自然选择 | C.生存斗争 | D.突变和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