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
(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小鼠并作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
(6)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一正确;
(7)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正确;
1962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从一种水母身上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1992年后,马丁、沙尔菲等人成功实现GFP基因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下图是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
(1)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2)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贝。PER反应体系中,起模板作用的是______,模板首端或末端和引物的结合是遵循_________原则,然后在耐热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复制。耐热DNA聚合酶能经受95℃高温,与高等动物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相比:PCR反应体系不需要______酶的参与。
(3)图④过程称作______。
下图为果蝇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甲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
B.乙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 |
C.若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甲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等位基因 |
D.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的染色体是3条常染色体+XY |
(2)已知果蝇有红眼(H)和白眼(h)两种眼色,现有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各若干只。若想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确定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选择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假如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
①在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红眼雄性个体___(多、少)于红眼雌性个体。
②若图中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有红眼果蝇,则该图果蝇的眼色为___色,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a与一只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并发育成一只白眼果蝇,则这只白眼果蝇的性别是___。
③依据②小题,请在图中标出I细胞相关的眼色基因,并画出细胞c的染色体组成。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具有升商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大白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大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二)实验步骤:
1.取8只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白鼠(空腹),随机编号标记;
2.任取2只大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
3.其余6只都注射大剂量并等量的_________,大白鼠都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4.将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大白鼠随机分为___组,对各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预期的最终的实验结果并其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了一个用以测定光照强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的实验。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等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甲缸处于相同的温度的暗室中,并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了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浓度单位是g/m3),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15W |
20W |
25W |
30W |
35W |
40W |
45W |
|
甲缸 |
-6 |
-4 |
-2 |
0 |
+2 |
+5 |
+10 |
乙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甲生态缸在光照25W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总氧气量是___g/m3。
(2)光照强度至少大于___W时,才能维持甲缸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自___ ,除光照强度外,影响生态缸中绿色植物氧气产生的速率,还有水体中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
(4)仅根据上表数据,能否计算出一定光照条件下,生态缸中绿色植物向水体释放的氧气量___(能、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美国科学家Sanger因发明了链终止.DNA测序法而再获诺贝尔奖。通过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下图表示测定DNA新链中腺嘌呤位置的操作方法,据图作答:
(1)操作的第一步是通过加热破坏从而使DNA分子的双链打开,在细胞中这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根据图中的模板链,对应合成的最长新链的碱基序列是(自上而下读出):。
(3)要通过以上操作精确地测出DNA链上每一个碱基的位置,电泳分离结果必须能把
区分开来。
(4)为了能够从电泳结果直接读出模板链中鸟嘌呤的位置,进行以上操作时,应加入什么标记物?。扩增后将产生几种带标记的新链?
Ⅱ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顶端优势,即顶芽具有优先生长的优势。为了探究同一枝条中是离根基部最远处(直线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还是离地面最远处(垂直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方法步骤:
(1)初春,选择4根长势相似的葡萄一年生枝条,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每一枝条上留取3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标记为A、B、C。
(2)弯曲并绑扎固定甲、乙、丙、丁4根枝条,分别使A、B、C三个芽留取在枝条上:
显示出某种“顶端”的含义;其中甲、乙、丁的姿态如下图所示,试在方框内画出丙枝条的姿态并标出A、B、C三个芽的位置。
(3)结果预测及结论:
预测l:甲、乙、丙、丁中均为芽发育成的新枝最长
结论:离根基部最远处(直线距离)的芽有生长优势。
预测2:甲中的A芽、乙中的C芽、丙中的芽在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结论:离地面最远处(垂直距离)的芽有生长优势。
预测3:甲中的A芽、乙中的A和C芽、丙中的A和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都比较长,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都一样长。
结论:
(4)在这个学习小组中,有人根据自己的实验假设预测了在同一时间内各个芽发育成的新枝长度,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在电脑上用Excel软件绘制出新枝的生长情况柱状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分析可知,此人的预期是:甲、乙、丙枝上发育生长最快的芽依次是
(填字母),此人的实验假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