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 B.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
|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您要发票吗?如果不要发票,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饮料!”王老师和朋友在一家饭店吃饭时,服务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饭店的行为()
| A.尊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
| B.属于骗税行为 |
| C.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
| D.属于偷税行为 |
征收增值税()
①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②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③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④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 |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是( )
| A.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 B.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 C.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
| D.税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继2009年,2010年我国仍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这一比喻说明()
|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
|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
|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
| 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
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将意味着()
| A.经济发展有充足的后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物质保障 |
| B.资金储备充足,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重点工程顺利进行 |
| C.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 |
| D.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加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
2009年11月中旬,我国北方和中西部地区迎来罕见暴雪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帮助河北、山西抗灾工作,财政部会同民政部紧急安排下拨两省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各10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倒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这表明( )
| A.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 B.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
| C.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
| D.财政通过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