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世界经济仍面临不确定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等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 B.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纳入“价值准则”中。某班四名同学以此信息各归纳出一个观点。其中由信息难以推理出的观点是()
A.甲观点:在当前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
B.乙观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
C.丙观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精髓 |
D.丁观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它总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含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
自强不息 |
B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
爱好和平 |
C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
勤劳勇敢 |
D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
团结统一 |
学校要组织以“传承抗战精神” 为主题的参观实践活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次实践活动地点的是()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汉简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表明()
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
C.中华文化具有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的特征 |
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