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世界”是指
| A.拜占庭帝国 | B.奥斯曼帝国 | C.蒙古帝国 | D.阿拉伯帝国 |
2008年10月23日,欧盟主席巴罗佐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敦促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
| B.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
| C.中国、印度在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中起主导作用 |
|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俄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上述情况说明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
|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
| C.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 |
|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根本差异 |
有文献记载“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 A.有可能,因为那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
| B.完全可能,因为那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
| C.完全可能,因为那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 |
| D.完全不可能,因为那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格森·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很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 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
|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向开辟新航路 |
|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在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
| B.小王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
| C.小李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
|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区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