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觇为冷战期间放爽在荚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礁巍憋声音”。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 A.“冷战期阏被夹在美苏之间”—一美苏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
| B.“1971年才加入联合麓”—一中国开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
| C.“现在”,它莛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一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
| D.“在重大外交问题l更响亮的声音”—一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
下列关于法国1875年宪法中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享有行政权 |
| 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
|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
| D.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 |
近代法国共产生了12部宪法,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间,平均每7年便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了民主化进程 |
在19世纪中期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俄国在侵略的手段上明显不同于英国,主要是由于
A 地理位置的不同B 军事力量的不同
C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D 政治制度的不同
“没有中世纪的痕迹,国家理念开始就有现代文明的机制”,指的是哪个国家的状况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英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性的大帝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下列制度不属于英国创立的是
A 君主立宪政体 B 自由贸易制度 C 现代工厂制度 D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