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用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本题是选修模块,根据自己所选模块,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者,以第一题为标准计算得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和血腥屠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回顾那段痛苦的日子,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个别国家右翼势力的危险举动和恐怖主义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图1 一群犹太人正被赶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图2一名女子在英国爱丁堡点燃蜡烛,纪念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6周年。
材料二:《联合固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法西斯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进行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7分)

阅读材料:主题:现代化
材料一、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了历史变迁。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材料二、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这标志着法国进入了工业社会。
3.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1、2、3、4、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年)
世界
英国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899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岛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华盛顿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以上资料《纽约时报10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三: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选自《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
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l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国家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掌握军队,没有统一的宪法。各邦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各邦之间互设关卡。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合众国国会有征税.发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
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合众国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所提法令。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四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各州仍拥有对本州人民直接管理的权力,人民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仍由各州来决定。
材料五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1)据材料一.二,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变化?简析联邦制确立的必要性。
(2)材料三.四从哪两方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