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国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上述材料表明蒋介石
①已认识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②已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行性
③已认识到全国团结的重要性 ④已认识到转移到大西南的必要性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
| A.职业经理人员 | B.国家公职人员 |
| C.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 A.社会保障政策 | B.强大的国防体系 |
| C.劳动安全保护法 | D.发展农业生产 |
右图是英国的考文垂大教堂,1962年,它的重新开放,被视为西欧复兴的象征。二战后西欧诸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 A.利用美国的援助 | B.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 |
| C.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 D.利用经济的非军事化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 C.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
|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