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
交往影响的有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
|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
|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
|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
|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
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
|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
| 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
|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