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外交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回答22~24題。
自8世纪中叶起,中国瓷器经南海至西亚、非洲的海路大量外销,中国以“瓷国”享誉世界,这种外销一直持续到淸代末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制瓷工艺的持续发展 B.海外市场的需求较大
C.历代政府的政策引导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淸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淸政府
①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②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问题
③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④具有浓厚的“华夷”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_

下列图一是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0周年纪念邮票,图二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时发的纪念邮票(局部)。从这两个条约名称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中俄(苏)双方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由军事合作扩展到经济合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指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只产生在少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中国的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纸的发明 B.指南针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