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 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
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逐渐滴加入0.1 mol/L HCl溶液40 mL,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 mol/L Na2CO3溶液中c(OH-)-c(H+)=2c(H2CO3)+c(HCO3-) |
B.在A点c(Na+)>c(CO32-)>c(HCO3-)>c(OH-)>c(H+) |
C.常温下CO2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 |
D.0.05 mol/L NaHCO3溶液的pH=8 |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11年9月29日卫生部出台《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 mg/kg—30mg/kg,说明摄入过少和过量的碘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
B.“地沟油”危害健康,不仅是因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E、脂肪酸油脂已经被破坏,营养低,而且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 |
C.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D.2012年3月2日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 PM2.5受到普遍的关注,因为PM2.5在空气中能形成了气溶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 |
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4:25 | B.2:17 | C.1:7 | D.3:8 |
在VL密闭容器中,通入0.2mol SO2和0.2mol SO3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amol;在相同温度下按下列配比在VL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有关SO3的正确叙述是
A.放入0.2mol SO2、0.1molO2、0.1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必小于amol |
B.放入0.2mol SO2、0.1molO2、0.2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必小于amol |
C.放入0.4mol SO2、0.1molO2,达到平衡时SO3会等于0.4mol |
D.放入0.2mol SO2、0.1molO2,达到平衡时SO3必小于amol |
某烃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分异构体,在同分异构体中的某一种只能有一种一氯代物,这种烃可能是:①C9H12(芳香烃),②C10H6(芳香烃),③具C4的烷烃,④具C6的烯烃,⑤具C11的烷烃。
A.仅①② | B.仅④ | C.仅③⑤ | D.以上各组皆不对 |